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解读

时间:2020-09-17 14:13:15 作者: 来源: 浏览:1392

【描述】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解读是与2020年出台的管理办法,该办法预设了50个大类,255个小类的管理规范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是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推荐性标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是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2018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印发关于贯彻《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有关工作的通知(科发函字[2018]39号),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被确定为首批进行知识产权贯标的单位。 

  以下对《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研究所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进行解读与介绍。 

  一、为什么要做知识产权贯标 

  科研组织是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是科研组织创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科研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在科研组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持续运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增强科研组织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所知识产权质量,增加具有商业化应用前景的长效、可用知识产权供给,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有重要意义。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紧扣国家能源动力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三个面向,注重基础创新,贯穿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全价值链,以关键技术研发带动工程应用,结合社会资源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致力于建设成为能源动力领域国际知名的一流研究所。研究所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横向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公司,获得社会资源积极反哺科研。知识产权不仅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抵御侵权和竞争风险的重要保障。规范、优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将有效提升研究所的创新能力、降低知识产权内部和外部风险、为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波助航。 

  二、知识产权贯标有什么要求 

  规范是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的总结,也是知识产权战略落地的工具指南。科研组织的知识产权贯标,就是要在规范的指引下,立足于科研组织的职责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符合科研组织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规范包括11个章节,其中第1-4章和第11章是一些基本定义和PDCA基本要求。除此之外的6个章节,主要从人员和业务两个维度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管理要求。 

  从人员的维度来看,该规范涉及的人员类型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项目组长、知识产权人员、职工、学生等,涉及的部门包括科研部门、知识产权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部门、资产部门、合同及项目管理部门、资源保障部门等。可见,规范需要全员的参与,需要各个部门的联动配合。 

  从业务的维度来看,该规范涉及的管理过程包括:从人员的入所到离所的过程,从信息的分析到披露的过程、从资产的采购到处理的过程、从项目或合同的立项(签订)、执行到验收结题的过程,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维护到转化运用的过程。可见,规范贯穿于科研活动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由于科研组织的管理特点就是为科研创新服务,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的特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是独立的,而是要融入到科研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其他的管理体系一样,都遵循PDCA循环管理原则,通过体系的建立、实施、运行、持续改进来保持知识产权管理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三、怎样开展知识产权贯标 

  根据中科院对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把贯标工作与“一三五”发展目标相结合,统一思想,责任到人,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更好地服务于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贯标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是每个院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必须由所长做出决策,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的贯标工作组,各管理部门和项目团队共同努力,把工作抓实做好。研究所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被列入中国科学院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台账。 

  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流程总体上可分为筹备启动、调查诊断、框架构建、编写文件、宣贯培训、实施运行、评价改进、认证审核等八个步骤。研究所于2019年1月3日召开了知识产权贯标启动会,成立了以所长朱俊强为组长的知识产权贯标领导组和以副所长吕清刚为组长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组,明确了研究所2019年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相关要求。截至目前,在各部门和各工作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调查诊断、框架构建、文件编写等工作均在有序开展,来自科研和管理部门的19名人员获得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资格。 

  贯标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正如所长朱俊强在贯标启动会的总结中所说:研究所大力推动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成为科研团队参与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所将以这次贯标为契机,认真梳理和改进,基于科研组织的发展阶段、创新特点、管理需求等,真正将规范融入到研究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具有研究所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研究所的发展助力。 


下载地址: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解读

内蒙古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保护)信息化系统(平台)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凯元写字楼10楼

指导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运维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

©蒙ICP备19002624号-4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研究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