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471-3137508

我们与野生动物可以更近一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供图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推出的雪豹文创周边产品

◆本报记者 肖琪

周末,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心广场迎来了一场“雪豹日嘉年华”活动,这天正是“世界雪豹日”。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2013年10月23日,在第一届全球雪豹保护论坛上,由12个雪豹分布国发起,确立了每年的10月23日为“世界雪豹日”,号召全社会提升对雪豹的关注度。

“雪豹日嘉年华”期间,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享受一场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盛宴。这里既有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分享自然体验经历,也有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揭开雪豹的神秘面纱,讲述保护工作的进展和现状,还有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牧民分享与野生动物比邻而居的独特体验。

丰富而生动的讲述,启发着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进一步理解自然、接近自然,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走进城市,荒野与城市之间如何打破壁垒、相依共存。

保护野生动物,从了解与认识开始

“你们听过雪豹的叫声吗?”在“雪豹日嘉年华”活动现场,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学院助理教授肖凌云与观众热情互动。接着,她播放了一段雪豹站在山顶吼叫的视频。现场观众对雪豹的叫声都感到有些意外:不同于印象中大型猛兽的咆哮,雪豹在气势上弱了很多,听起来与其身型差异较大。

“尾音上扬,像猫咪的声音。”现场观众热烈地讨论着。一段视频瞬间拉近了都市人群与大自然的距离,也让生活在高海拔山地的“雪山之王”不再那么神秘和遥远。

认识野生动物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肖凌云分享了与雪豹不期而遇的惊喜。“它们站在山脊线上俯瞰群山,看到人类也不会闪躲。”通过讲述,观众对雪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对远离城市的荒野自然和野生动物多了一份向往。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接触荒野从而发现自己。正是因为向往自然,在北京生活的上班族王潇成为环保公益组织猫盟的志愿者。王潇分享道,“大自然是野生动物的家,我们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自然中观察、等待,获得独特的体验。”来到自然中,就算没有看到期待中的野生动物也不必失望,“我们还可以享受荒野的风和空气,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这种动物,我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很受启发。”现场的一位观众表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人类的反思和行动,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自然中的生命。”

关注往往是保护的开始,“我希望,更多人可以因为喜欢大自然而参与保护,无需追问保护的意义,因为生物多样性本身就是意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顾问李雪阳表示。

行动带来可喜变化,雪豹数量增长22%

扎西桑俄堪布是生活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年保玉则的一位牧民,同时,他也是当地环保公益组织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前不久还参与了《雪域高原的九大猛兽》的书籍编写工作,探究藏族人与猛兽之间的关系。

与野生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家园,让堪布拥有了更多了解它们的机会,而生存空间上的相近,也让牧民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比想象中更复杂。

在参与“雪豹日嘉年华”活动中,他讲述说,藏族的传统文化中有敬畏自然的价值观,牧民不会主动伤害动物,但当野生动物攻击家畜,伤害被视为人类伙伴的羊群并带来直接的财产损失时,牧民的内心感受是复杂的。这一切也让牧民的保护行动显得尤其可贵。

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看来,当地牧民应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可以通过经济、教育、政策补偿等综合手段来尝试解决社会层面的人兽冲突。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也分享了同样的看法,“我们在雪豹保护中所积累的经验就是要让当地老百姓成为主体,凸显当地社区的作用,同时发挥NGO的媒介作用以及科学家的关键支撑作用。”

找到合适的保护途径才能让保护行为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了以昂赛雪豹自然体验项目为主的特许经营试点活动,将雪豹保护与牧民增收结合起来,既提高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动力,也向公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区域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雪豹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年10月的最新报道,我国雪豹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21世纪初期的4100只左右增长至5000只左右,增长了22%。

保护需要各方协同合作

“雪豹对人类的毫无戒备让我深受触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藏族牧民学习,不打扰不伤害,让动物遇到人类时能保持天真和放松。”肖凌云说道。

聆听专家的分享,现场观众对自己能如何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充满好奇。

“可以多看书、多查资料,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中国也有雪豹主题的网站,还有一些环保公益组织推出的志愿活动,可以关注参与。”“希望小朋友从关注身边的动物开始,如果感兴趣,长大后就能去野外,挑战自我,观察、帮助更多的野生动物。”参与主题分享的专家们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实际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是我国第一个取消动物表演的动物园,也是一个以科研、科普以及救助为主题的动物园。近年来,红山森林动物园做了很多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工作,今年救助的500多只动物,经过精心照料和健康评估后,都被放归野外。

“放归一只动物,也许发挥的生态价值作用不大,但我们希望向公众传递保护理念,让公众通过放归仪式,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也让这里成为保护的教育场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说道,动物园可以架起城市人群与野外自然的桥梁,向公众传播野生动物知识,让更多人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动物们生活得更好,让人们可以反思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的家乡,野生动物保护面临很多新情况,比如动物的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牧民之间的冲突有了新变化。这就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方式来引导居民面对新课题,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堪布说道。

“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各方力量能一起发挥作用,为保护环境做正能量的事情。”沈志军表示。


版权所有: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网©蒙ICP备19002624号-4

技术支持:内蒙古云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