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471-3137508

干中学学中干 跳出事务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何为事务主义?年轻干部为何会陷入事务主义?如何跳出事务主义?本报就此对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振华。

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使年轻干部难以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事务主义有哪些表现与危害?

董振华:所谓事务主义,是指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一些干部陷入重复无为、敷衍应付的境地,整日“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主要表现为: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工作中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思考谋划能力;处理问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而是满足于单一重复;干工作不分轻重缓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缺乏主观能动、缺乏因地制宜,不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机械地、被动地应对。

陷入事务主义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整日忙碌疲惫,成绩却寥寥无几,更严重的还会造成思想僵化庸俗,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洪向华:事务主义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四无”:无方向——不知道工作为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干事既没有热情也点燃不了激情;无计划——干工作没有统筹规划,分不清轻重缓急,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摸不到群众急难愁盼的脉搏,不能围绕中心工作去布局推进;无创新——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对中央的政策和决策部署照抄照搬,不能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无效果——做年终总结时,一年的工作经不住多少推敲,“痕”重“绩”不重、留“迹”不留“心”。

党员干部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党和国家事业造成损害。一方面,事务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不按规律办事,偏离了实事求是、背离了求真务实,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干部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在党内形成不良风气,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事务主义使干部工作庸庸碌碌,造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迟滞,贻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此外,事务主义使得有些干部脱离实际,不搞调查研究,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反映不上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一边是自我标榜勤奋踏实的干部,一边是不买账不满意的群众,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事务主义折射出当前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拒绝思考、回避问题,对党的理论政策片面理解、消极应对

记者:现实工作中,导致党员干部陷入事务主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洪向华:导致干部陷入事务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因素都应当关注:

比如学习动力不足。不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素养低下,政治站位就不高;不学习业务知识,外行干内行的事,工作就没有抓手,难以有效推进。不愿学习,不知却行,难免陷入盲目行动的陷阱,也就使工作杂乱无章,剪不断,理还乱。

比如欠缺创新精神。有的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囿于已有的工作经验,不愿创新,不愿调查研究,不愿重新审视钻研自己的工作以求改进提高。在新矛盾和问题出现时,就会发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于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比如精神懈怠。有些干部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就想“躺平”“佛系”,总觉得干点工作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工资就可以了。表面上看他们也按点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好像很“勤奋”,但是已经不思进取、不上心用心、不总结思考,干工作出现了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现象。

从外部环境看,上级检查考核名目繁多,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了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各种各样的工作群,要求每天必报,每事必复,还有文山会海、多头检查、材料美化等等,使基层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也是导致事务主义出现的原因。

董振华:事务主义折射出当前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拒绝思考、回避问题,对党的理论政策片面理解、消极应对的状态。首先,缺乏辩证思维能力,抓不住重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始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要求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重点论”要求我们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抓重点,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的“均衡论”。党员干部在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不掌握,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有可能变成“无头苍蝇”。

第二,缺乏独立自主的主体性,学不会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年轻干部立足一个岗位,经常会面临大量重复单一的工作,如果简单满足于经验主义,疏于学习、懒于思考,就会如同温水煮青蛙般逐步丧失应对新变化、新挑战的“反射”能力,沦为机械重复的“工具人”。

第三,缺乏战略思维能力,看不到前方。事前不作通盘考虑,事中不作统筹协调,事后不作总结反思,看似勤奋认真,实则工作在原地踏步。

培养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就不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陷入多如牛毛的细节中

记者:年轻干部应如何跳出事务主义泥淖,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成长为“劲草”与“真金”?

董振华:年轻干部要警惕事务主义,千万不要让忙忙碌碌变成碌碌无为。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直面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重大问题,主动研究和把握事物之形、发展之势。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观大势、顾大局、谋大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忙而不乱、忙而不迷、忙而不疲。

保持学习习惯,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事务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繁琐机械的工作使人疲惫的同时,也会麻痹人的思想,切勿因“勤奋”工作而自我感动,要加强学习,主动思考。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脑,指导实践;二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学习工作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学用分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年轻干部要多学多练:向书本学,学习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向实践学,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向问题学,改变思维定式、培养大局意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深入实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洪向华: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一艘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而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任何没有目标的努力都是徒劳,不仅如此,这种盲目的努力会使我们产生虚假的充实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在繁琐工作的包围中丧失主观能动性。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盲目追求“显绩”,要认识到干工作是为人民谋福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意义,进而热爱这项事业。实践也证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要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不研究和思考自己的工作,就会陷入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越是百事待理,越要沉心静气,年轻干部要留足时间,善于思考自己的工作,善于从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总结经验,检视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要学会时间管理。对自己的工作要学会制定计划,要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要合理安排好各种计划,列出清单,排出优先次序,确认完成时间,以突出工作重点;要避免遗忘,尽可能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也可以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划分为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等类别,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在行动时,要学会“弹钢琴”,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活,首先认真梳理、理清重点,进而规划周全、谋定而动。对于主次的把握,既需要辩证法重点论的指导,也离不开自身的总结与学习。

树立重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组织角度看,应如何帮助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跳出事务主义?

洪向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段论述在批评事务主义的同时也提出了造成事务主义的一些因素,如痕迹管理等。因此从组织层面上帮助年轻干部跳出事务主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组织上应多给予基层干部、年轻干部一些关怀厚爱,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减负松绑,杜绝形式主义,删减不必要的会议和督查考核,减少无实质意义的留痕材料。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要改进管理方式、整合各种信息平台,让数据简约集中,从而真正为工作服务而不是让基层干部为数据所累。

要树立鲜明的重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是“苦劳”而不是“功劳”。选拔任用干部不能只看“苦劳”,更重要的是看“功劳”,也就是实绩。要将那些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选出来,让光说不干坐而论道的“秀场”干部、只到岗不到位的干部靠边站,让欺上瞒下、作风虚浮、虚与委蛇、大打折扣的干部付出代价,真正实现能上能下、真上真下、实上实下。

董振华: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引导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用有意义有价值的实干换取群众的满意度。要破除“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持续深入地抓作风建设,久久为功,用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来保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要不断加强干部素养的培训学习,增强年轻干部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年轻干部不敢创新、不愿创新,满足于事务主义,还与担心在干事创业中犯错误有一定关系。鼓励年轻干部克服事务主义,就要进一步细化容错纠错机制,明确界定容错范围,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让年轻干部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勇敢作为。


版权所有: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网©蒙ICP备19002624号-4

技术支持:内蒙古云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