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471-3137508

人民性贯穿中国电影发展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以人民为创作对象、为人民而创作、经得起人民的评价,这是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电影自扎根本土创作以来就流淌在血液中的优良品质。

1910—1920年代,中国电影草创时期曾诞生《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传统忠孝伦理观念中的糟粕被电影人舍弃,进步思潮的改良寓言、道德规劝成为银幕主体。这一时期的作品聚焦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电影故事塑造着他们勇敢地与旧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作斗争,争取婚恋自由,追求个体独立和新的文明的姿态,为20年代之后民族电影的崛起进行了良性的文化铺垫。这一时期,因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还处于星火之势,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人民主体实际上更多与新文化、民智启蒙关系紧密。但不可否认的是,五四新文化与近代中国民众觉醒,离不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者们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等先进思想,一方面对文艺创作者进行了思想改造,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源头,为后期培育左翼影人积蓄着力量。

1931年与1932年相继发生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左翼电影运动”随之兴起。以夏衍等为代表的诸多左翼文化工作者加入各个电影公司,新的电影创作风潮慢慢揭开面纱,伴着强大的生命力开始袭来。这一阶段诞生了如狂流》《女性的呐喊》《渔光曲》《桃李劫》《风云儿女》等诸多反映社会现实、反帝反封建、批判黑暗、呼喊自由的优秀作品,不论在艺术观念创新还是在传播影响力上,都让民族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家视野在电影创作中依旧落脚于人民,落脚于鲜活的个体。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下的“剧评小组”扩展转为“影评小组”,电影理论探索和电影评论也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之后的实践创作提供着营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下的中共文艺创作者以及受影响的进步戏剧、电影创作者,都在大的国家民族叙事背景之下,重点对普通人的生活境遇给予了关注和描写。这种以小见大的策略,在某种角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再现时代整体面貌的最好注脚。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叙事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电影将个人的诉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和表现,农村生活、少数民族、工农兵各个职业身份鲜活的个体都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陆续登场。将个人的情感、奋斗、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特征,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到今天,《南征北战》《柳堡的故事》《五朵金花》李双双》《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等一批优秀影片的名字、台词和歌曲,依旧被改编引用和传唱。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特征可以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来概括,是将人民作为主体置于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建设的宏大语境下进行的创作。

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浪潮和现代性体验扑面而来,越是物质生活日渐富裕、精神生活日趋多样,电影作为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立场越不能被忽视和丢弃。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的蓬勃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扎根于中国大地,在时代浪潮奔涌之中的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命运变化,成为了文艺创作关注的焦点。那些焕发青春朝气和在时代中敢于闯出美好生活的精神,那些重新获得希望的中年人再次投身生活的勇气,都在这一时期的大银幕上有着诗意的诉说和质朴的演绎。谢晋、张暖忻、谢飞、吴天明等一大批优秀电影工作者,在历史或现实的不同语境中讲述着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在作品中也尝试以艺术化的手法为电影银幕外的观众——普通人的思想困惑寻求解答,为问题探索理想化的解决方式。人民主体性、普通人的生命力和精神历程,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表现的重点。邓小平曾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文艺工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于其创作时的立场,以及这种立场能够真正进入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的可能。只有艺术创作者深刻的人民主体性的觉醒,对历史题材的呈现才能确保其艺术品质有基本的保障。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创作对人民主体的表现范围则更加扩大。更大范围、更广泛职业、更多不同年龄段的生动的人物开始被电影聚焦和艺术化展现,科学家、农民工、军警、医生、律师、教师、媒体人、青少年学生等各种形象在银幕上都有高光时刻。现实生活中,他们面对生活困境、工作难题、人际情感的困惑被典型化提炼再现银幕;更重要的是,电影工作者们对这些生动形象在生活中的高光品质不遗余力地展现,力促实现与观众的审美共情,在人民性立场之上,越发地完美结合。《和你在一起《天下无贼》《少年的你》《我不是药神》《人间世》《守岛人》《送你一朵小红花》《我和我的家乡》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纪录片,将中国当下社会中人民的生活生动展示,不断传递着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就中国电影百年来发展的基本脉络来看,人民立场与人民主体性在电影创作中从未缺席,可以说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笃定坚守。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对电影等文艺创作而言,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人民才是这场大变局的核心主人公。


版权所有: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网©蒙ICP备19002624号-4

技术支持:内蒙古云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