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471-3137508

充分发挥社区联防联控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托社区聚居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社区成为人流管理、风险防控的主要阵地。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基础性堡垒作用,是化解危机的着力点。在疫情阻击战中,包括居委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民警等在内的社区各主体共同承担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责任,为防止疫情的蔓延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区联防联控存在短板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社区治理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如防控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弱,专业性不足,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疫情防控的效果。

在社区联防联控运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工作指导,以及对联防联控机制的专门设计,导致联防联控多停留在话语层面。疫情防控的突发性与社区治理常态化之间存在矛盾,社区普遍缺乏针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此外,对于联防联控泛政治化的理解导致政策执行存在偏差,例如部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一刀切”的做法,曲解防疫规定,如把“非必要不返乡”理解成“绝不能返乡”,简单化、刻板化的管理使防疫政策被扭曲,产生一系列矛盾。

人民群众是社区联防联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在引导民众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上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我国缺乏专门针对民众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导致其在参与疫情防控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广大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积极配合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在一些社会组织中,还存在定位不清、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其在此次疫情中参与度不足、能力未充分发挥。

完善社区联防联控机制

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抗击疫情的有力举措,要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道屏障,夯实社区群防群治基础,对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健全联防联控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联防联控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形成规范的组织体系。基于“网格+”的社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构筑“网格+联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增强疫情防控的整体效能。在纵向防控上创新网格化指挥体系,统一指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在网格内真正落地实施;在横向上明确社区网格各主体的权责分工,制定规范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部门协调有序运转,加强基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功能的建设。此外,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与配置机制,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强调政治优先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服务的重要性,重视回应应急管理中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民众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重视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宣传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社区联防联控中。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双重激励机制,给予民众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让民众切身参与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实践中,不断夯实社区联防联控的群众基础。统筹内宣和外宣、线上和线下,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疫情,提升其应对疫情的心理素质,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掌握疫情防控常识。例如,通过组织以社区为单位的疫情防控演练,向公众发放防疫手册,借助媒体等网络资源向公众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使疫情宣传常态化,建立社区居民全员参与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引导居民理性、科学参与疫情防控,杜绝宣传教育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

第三,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社会组织支持体系,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治理模式。同时,社会组织要努力自强增能,加强与行业内组织的协调联动,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增强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社会组织要以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导向明确组织定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此外,社会组织还要及时公示来自社会各种形式的捐赠,主动接受公众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

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恢复,“双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因此我们仍需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广泛动员民众、社会组织及其他相关主体参与社区联防联控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


版权所有: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网©蒙ICP备19002624号-4

技术支持:内蒙古云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